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光学精密工程
曾用名:光学机械
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4-924X
CN:22-1198/TH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61255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工程索引;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仪器仪表工业
期刊热词:
现代应用光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以祖国强大民族振

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5 11: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863”计划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等,都决定了今日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这些历史大事件,都离不开一位以

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863”计划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等,都决定了今日中国的国际地位。而这些历史大事件,都离不开一位以科技强国为己任的老科学家。今天的报道将聚焦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用“光”来改变中国的人——王大珩。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在党的领导之下,我们要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来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人民服务。
近日,由长春光机所研制的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最大的应用载荷巡天光学设施,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其分辨率与哈勃空间望远镜相当,未来有望让中国科学家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等重大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在中国光学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史中,奠基人王大珩功不可没。王大珩1915年出生,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攻读光学专业,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之志决心回国效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我那时候是才从国外回来,那时候有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国外我原来服务的那个公司,打电报要我回去,我手里拿着那个电报。还有一条路是到解放区来。我没走那条路,我到解放区来。为什么?这是我的祖国,我要为祖国,为我们民族做些事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没有自己生产的光学玻璃,更无法制造出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光学仪器。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而1400万斤小米是他所有的经费,不到10年的时间里,王大珩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等几十个“第一台”精密光学设备。一手将中科院仪器馆打造成了“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彻底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和仪器领域一穷二白的面貌。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记录下这段珍贵影像中核爆火球尺寸的高速摄仪,正是王大珩主持研制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买都买不来的仪器,能记录推断原子弹的威力的关键信息,为我国核事业此后的发展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科学支撑。1965年,王大珩再次按照国家的部署,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工作。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 金宏: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大型的光电设备开创了历史。为两弹一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王大珩将目光投向中国科技战略布局,1986年3月,王大珩会同其他3位科学家,及时向中央提出“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由此产生了举世瞩目的“863”计划,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别的国家,强国都在搞这个高技术,你要是跟不上的话,你这个民族还站得起来吗?是这么一种心情提的。作为战略科学家,王大珩还为国家重大科技领域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我国开展激光核聚变研究、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大飞机”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等,都得益于他的提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7年3月,他就一项国防光学项目,向导师王大珩咨询时的场景。王大珩首届博士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会林:他还没谈完,就坐着不动,这样一谈(就)谈了70分钟,规定是不超过半个小时。王老说,我今天92.07岁,我知道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国家,对科学事业这么负责的精神非常可贵。
步入晚年,视力下降,王大珩就靠放大仪,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来获取世界科技前沿信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了解一些现在科学方面进展的大的形势,可以说是本质上的一个使命。
2011年,两院院士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985年王大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我们还甘心做什么,为了一个爱国主义,为了我们国家的强,对于这个民族的振兴,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我们应当发挥我们的这种天职。(王洪禹)

文章来源:《光学精密工程》 网址: http://www.gxjmgc.cn/zonghexinwen/2021/1015/745.html

上一篇:光学平台技术公司纳弘熠岦获投数千万 打破行业
下一篇:拟10亿元投车载光学项目,这家公司看好车载镜头